第五十章、工业学费(2/5)

波黑的第二钢铁生产基地,虽然发展迅速,想要填补这个空缺,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,十年之内根本就达不到。

现在奥地利最主要的钢铁企业,大都集中在波西米亚地区(后世捷克地区),占据了全国钢铁产量的63%。

除此之外,波黑、林茨、巴伐利亚、符腾堡、萨克森、加利西亚、西里西亚等地区均有分布。

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,巴伐利亚、符腾堡、萨克森的钢铁厂是历史遗留,受限于资源没有发展起来。

波黑地区则是工业起步太晚,政府还在忙着修路,钢铁企业虽然落了户,受限于交通短时间内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产能。

加利西亚是政府重视度不够,无法和波西米亚竞争;西里西亚那是普鲁士人的锅,他们跑路了留下的烂摊子,维也纳政府刚刚收拾完。

人的因素都可以克服,最麻烦的是资源分布。奥地利煤铁矿不少,可惜并不集中。

钢铁企业要发展,必然要向原材料产地靠拢,就造成了四面开花的局面。

在弗朗茨看来,资本家们的选择都没错。既然要投资,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。如果远离原材料产地,产品的竞争力自然就无法保障。

到了如今,重工业集中化已经不适合奥地利了。每一个地方的资源供给都是有限,只能提供一百万吨钢铁的原材料,你不可能炼出两百万吨钢来。

要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,多开几个工业基地成为了必然的。除了德国这种资源集中的,几乎每一个工业大国,都有多个工业基地。

仔细的看了一遍资料,弗朗茨做出了决定:“这道选择题不用做了,以国内的发展情况,对钢铁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。

今天增加一个重工业基地,明天又增加一个重工业基地,还不如同时开发算了。

塞尔维亚、西里西亚、加利西亚这些地区都有发展成重工业基地的潜力,这次一起列项吧!

别的地区,只要同时具备煤矿、铁矿,交通也相对便捷,同样也可以进行发展。

政府制定好相应的政策,想办法解决交通运输问题,最后的发展就交给企业和市场。”

这个年代各国政府对工业发展都是放任自流,工业发展成什么样子,基本上都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